欢迎访问 合作社宣传网!

当前所在:首页 > 合作社之窗 > 府谷县:极开展高粱蚜虫防治

府谷县:极开展高粱蚜虫防治

发布时间:2022-07-23作者:admin 来源: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

  府谷县高粱蚜虫.jpg

  高粱蚜虫为害症状

  蚜虫又称腻虫、蜜虫,本地群众俗称油汗,为刺吸式口器害虫,蚜虫常群集在高粱植株心叶、嫩茎、穗部,刺吸汁液,受害茎叶出现黄斑、皱缩,严重时引起茎叶枯萎甚至整株死亡。

  7月9日—7月13日,我中心技术人员在我县赵石堡、海则庙高梁沟、黄甫魏寨、麻镇坪伦墩、孤山小神堂、李家洼等村高粱田调查,蚜虫虫田率平均40.3%,平均被害株率19.3%,平均百株蚜量286头,重发田块平均被害株率76.8%,平均百株蚜量高达691头,最高单株蚜量可达千头以上。根据田间调查情况看,重发田块呈偶发性分布。前近期降水后,重发生田块蚜虫基数仍然较大,因此请广大种植户经常注意田间查看,及时采取科学措施进行合理防治。

  防治方法:

  1、农业防治:

  及时清除田间地头杂草,并带出田外集中处理,可消灭部分蚜虫。

  2、物理防治:

  悬挂黄板,每亩30张左右,诱杀有翅蚜,可降低虫口密度。

  3、化学防治:

  高粱有蚜株率达到30-40%,益蚜比小于1:150时,开展全田防治。选用10%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、5%啶虫脒乳油2000倍液、25%噻虫嗪水分散剂6000倍液等进行全田喷雾防治。

  4、注意事项:

  ①注意保护天敌,在田间调查时,高粱田有大量的蚜虫天敌,如食蚜蝇、瓢虫、草蛉等,对蚜虫的控制作用比较明显,所以在采用化学防治之前,要认真查清田间益蚜比率,当益蚜比大于1:150时不宜使用化学药剂防治,当益蚜比小于1:150时可进行局部挑治或全田防治。

  ②喷药时应选择早晚进行,避免中午打药发生中毒和药害事件。


原文链接:http://nynct.shaanxi.gov.cn/www/zbjs7155/20220718/9800267.html
[免责声明]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,仅供学习交流使用,不构成商业目的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。

友情链接:

本网概况| 会员服务| 联系我们| 网站地图| 免责声明| 项目网站简介|

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,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。合作社宣传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本网部分转载文章、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,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。

全国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

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

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--全国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--中农兴业 工程指定网站

合作社宣传网 hzsxc.org.cn 版权所有。
京ICP备11019690号-146

联系电话:010-57744786  监督电话:18516948318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10-57744786

地址:北京市西城区西四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

客服QQ:47336089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