潇湘家书| 致家人的一封信
发布时间:2021-12-02作者:admin 来源: 南省农业农村厅
我们并不擅长对自己的身边人,尤其是家人去直白的吐露情感,每当电影中看到外国家庭拥抱亲吻的浓情时刻,我们甚至会觉得有些尴尬。也许正因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,让我们更擅长把复杂的情感隐藏在字里行间,成全“知我者谓我心忧”的潇洒。林觉民在为理想献身时留下的“予妻书”,我觉得更多的是他在最后的时刻借妻子传达他的伟大抱负,而不是只是表白。哪怕是在“家书”中,脱口而出的爱也让人觉得轻浮,惟有把爱揉碎了,写进我们的奋斗和前进道路的每一个角落里,才能感受到分量,就像电影长津湖里伍千里的家书表达给父母的,是盖房子、娶媳妇和那二亩三分地。
都说我们这一代人,生在阳光下,长在春风里,人民有信仰,国家有力量。这是一个时代的写照。具体到个人,我们身上背负着上一辈传承下来的精神品质、处世方法,处处要求我们在保持家风信仰的同时,不辞劳苦、不图享乐的生存,但当我们逐渐成长为这个社会、这个家庭的一股中流时,当我们披荆斩棘与这个突飞猛进的社会不断进行矛盾斗争时,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地方更多需要你巧妙变通和不断进化。我们成长在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,我们所获得的发展,来源于不断的质疑和改变。通常我们会告诉自己,这个过程叫做曲线救国,那些困顿在约拿情结中踟蹰不前的同辈,他们只是被动的放弃了同万物生长的机会。更多时候,我们没有正确答案,渴望人生和精神上的绝对导师。就像现在,我们经常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发呆,却不知道自己应该去向何方,并非纠结可能错过的风景,而是背负的太多相互矛盾的坚持让我们无从选择。
所以,当我们的下一代降临,出于体恤或者自赎的心态,我不希望给他们任何的传承,我自私的希望他们如一张白纸,每一笔都由自己的水彩去描绘,希望他们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立场,从他们还来得及的时候就开始为之努力,一往无前,哪怕只是做一个很渺小的自己,那也是一趟不虚此行的旅程。他们并不觉得我们是需要跨越的一座丰碑,也从不认为父亲的肩膀是一座大山,像所有恣意妄为的年轻人那样,学习和阅读只是为了炫耀和张扬,直到有一天慢慢的沉淀,再去安静的思考那些更长更远的人生轨迹,目光如炬、意气飘扬。
而立之年的我们要考虑更多的是在这个恰当的时代,应该立起我们里程碑式的成绩,而不是倒在了前进路上的耻辱柱旁。就像一头成年的河马,暴晒下披在身上的那一层硬泥,即成为了它的坚强保护,但也隔绝了爱人的抚摸。但是,时间会让一切你忘记擦拭的事物泛黄变旧,上一辈仍像平凡朴素的岸边白杨一样守护观望着我们的脚步,而我们却不得不把一切推倒重来,走去一条他们和我们都从未知道的路。
最近,经常想起在老家的那一栋宅子。路过乡里那条青石板路,推开门,穿过当街作门面的厦屋和廊道,就进到了豁然开朗、洞别一天的堂屋。房子傍水而建,两根石柱屹于河中,撑起宅子的客厅与露台。宅子四季与河水流淌的声音共眠,而夏季河岸上巨大的皂荚树会招来知了的共同交响。隔河眺望,河背的那边有星点人家,还有永远缠绕着仙雾的青山起伏。是的,我们努力挣脱了家乡的生活,却又在回忆里赋予它无尽的诗意。
邹湘月
2021年6月8日
原文链接:http://agri.hunan.gov.cn/agri/tslm/ddjs/202111/t20211104_20977320.html
[免责声明]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,仅供学习交流使用,不构成商业目的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。
最新信息
- 2025-01-09米脂:一粒小米的产业链之...
- 2025-01-09“一个苹果”串起的产业链...
- 2025-01-08富阳:场口镇东梓关村民宿...
- 2025-01-08榆林好物亮相杭州,全国年...
- 2025-01-08富县:果业取佳绩 硕果累...
- 2025-01-08延长:严格开展节前抽样检...
- 2025-01-08延安:甘泉县踏雪送技助力...
- 2025-01-08组织案件回访监督 严格规...
- 2025-01-08【问计问需下基层 助农增...